看临潼华清池长恨歌歌舞剧表演是什么体验?(2024华清池长恨歌表演时间)

周末和节假日的晚上会有两场,当时看的是第二场,据说第二场灯光效果好一些,在华清宫门口等到晚上8点50在进园,进去以后又是漫长的等待,等待第一场结束,结束后进场,找到位置坐下以后留意到播放的歌曲。回家搜了一下名字叫做《七月七 长生殿》(这里的歌曲跟侯文提到的七月七歌词时不一样的哈),可能是气氛烘托当时觉得还是蛮好听。

坐在观众席上,四月的山风从骊山上吹来,有一丝丝的凉意,骊山的轮廓隐隐约约凸显出来,因为是第一次看这种实景表演,恍惚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到这时我还感觉一切都好……

该《长恨歌》表演是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长诗改变的,历史价值不多说,毕竟白居易也没有见证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离杨贵妃的最近的最出名的诗人应该是李白,白居易写《长恨歌》时候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白居易靠着想象力阐述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更多的是意淫。

从艺术价值来说,一部舞台剧,应该要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才会叫人记住,如果情节足够好,还会让人念念不忘,但是,《长恨歌》更多是根据诗句断章取义来的情节,本身就是剪影,不能说是剧情!所以会造成不知所云的感觉。

台词,或者是说旁白来说,开头杨玉环“一朝选在君王侧”的时候,旁白居然是“杨玉环从此走向爱的殿堂”,我确定没走错片场?然后就是现代感的小清新音乐,我恍惚间来到了婚礼现场……整个舞台剧穿插的配乐,有一句歌词回环往复:“七月七、七月七”这句歌词,一直不停歇,难道我又走错片场了?“七月七日长生殿”是《长恨歌》中的一句,但这句讲的是,七夕这天杨玉环乞巧的故事,是整个故事中的一个小片段,但是反反复复出现在全场,乃至杨玉环死之时也要循环播放“七月七”这句歌词,这样真的好吗?

再说特效,安禄山起兵那一段真的很惊艳,让人应接不暇,可以感受到烟火的温度,舞台场景比较恢弘。

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个人在雨中挣扎,太监搬来龙椅,让李隆基坐下,并且帮助其穿鞋,传达出一代帝王的深深无力。这段最好。

总之,作为一台室外实景表演整个效果还是可以的,可是主演混在人群中时候根本找不到主演!只能靠衣服来辨别,演员功力不行。

有几幕是以骊山为背景打造星光和银河,确实唯美。

作为一次经历来说还是值得的,和最亲近的人在夜晚的骊山脚下看演出,吹着山风,看着宫灯随风摇椅,远处骊山的轮廓若隐若现,还是慢浪漫的。

标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