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一记—话剧《长恨歌》(《长恨歌》话剧)
原标题:浮生一记—话剧《长恨歌》
根据王安忆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话剧《长恨歌》
演出场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
演出日期:2016年9月3日至9月18日
演出票价:180、280、380元
关于小说《长恨歌》小说《长恨歌》曾获得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其文学成就有目共睹。台湾知名学者王德威曾在《海派作家 又见传人》一文中评价王安忆,认为她的创作是对海派女作家张爱玲的继承与补充,都缮写上海的风情与女人,但笔锋却不相同,张爱玲是抱着反讽的心情来精雕细琢,而王安忆是平淡的、同情的态度来讲述故事。九十年代的《长恨歌》这部长篇小说以庞大的空间建构及时间流程,丰富的人物活动叙述了上海的历史,刻画了上海的女性,审视了上海的文化。
演出简介一个女人40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20世纪40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随后大员遇难,上海解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顿似漂萍。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阴差阳错,幽怨百结,想来都是命里注定。面对时代的汪洋大海,她软弱地固守昔日的生活方式和情调,渐渐沉溺……80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一名叫“老克勒”的怀旧青年发生畸恋,余光暗淡,心怀热烈,却意外地死于非命,饮恨黄泉……
媒体评论问鼎‘曹禺戏剧奖’与‘田汉戏剧奖’的编剧赵耀民,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通过其男性剧作家角度的解读发现了王琦瑶悲剧命运背后所隐藏着的喜剧性,将王安忆用一颗浪漫的心和笔写的一个‘世俗’的故事用其‘世俗’的嘴讲了出来。”
——搜狐网
“以诙谐幽默的演出风格诠释原著‘长恨’主题。这个发生在上海小平民身上的凄婉爱情故事,用自成一体的话剧语汇娓娓道来,有着意想不到的独特韵味。”
——《新民晚报》
“立足于表现上海的人文、历史、民俗及上海的精神风貌上,关注上海的昨天、今天及明天,将王安忆笔下的老弄堂、‘上海小姐’王琦瑶的生活搬上话剧舞台,再现一幅新老上海的风俗画卷。”
——《新闻晨报》
戳看一场繁华上海的遗恨旧梦
阅读原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